圖片來源:
博客來網路書店

博客來網路書店簡介 
 

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,而不是你要的東西。  

當我們開始抱怨,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、不快樂的事情上,  

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,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。  

這是一個惡性循環,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: 

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,你所招惹來的抱怨、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......  

你的手中,握有翻轉人生、改變世界的秘密。  

美國知名牧師威爾.鮑溫,發起了一項「不抱怨」運動,  

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,  

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,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,  

以此類推,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,  

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。 

覺得很難嗎?

不到一年,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、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,
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,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,  

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、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。  

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,一起來體驗「不抱怨」的神奇力量!  

在本書中,威爾.鮑溫除了要介紹這個特別的「不抱怨」運動,  

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、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,  

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麼會抱怨,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,  

我們又要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語言表達形式。  

戴上紫手環,給自己一個機會堅持下去,你就能擁有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

 

抱怨之前,先想想

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,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
(表達哀傷、痛苦或不滿)的事件,其實寥寥可數。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「聽覺污染」,有害於幸福與美滿。 

抱怨就好比口臭。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,我們就會注意到
;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,我們卻能充耳不聞。 

當事情不太對勁,而你說了:「當然會這樣囉
!」或是「難道你不知道嗎?」你就是在傳送這樣的訊息:你在等待壞事的降臨。這個世界聽見了,就會帶來更多壞事給你。 

如果你想去改變別人或扭轉情勢,這就是抱怨。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況,這就是抱怨,而不只是陳述事實。
 

那些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,哪裡也到不了,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。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,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。
 

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的思想,你的心靈就會產生其他更快樂的念頭。你的心靈就像一座意念工廠,隨時都在運作,若是負面的想法缺乏市場,工廠就會重建改組,轉而生產快樂的思想。
 



喜歡裡面的幾句話
:

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。 
不能為刺傷一家人的心而道歉,他自己的心也一定被刺傷過很多很多次。這個人才是這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。他表現得跟壞蛋一樣,但這是源自於他內心的深切苦痛。(P43)

沒有安全感、質疑自己的重要性、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,才會吹牛和抱怨。
(P100)

抱怨屬於低能量層次的對話,不會威脅到彼此,因為你沒有喚求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表達。
(P107)

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。

如果說不出什麼好聽的話,就乾脆閉上嘴巴。(P113)

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、慎選措辭,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,而不是任由不安驅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牢騷。(P116)

你有權利得到你應得的。要達到這個目的,就不要一直談論這個問題,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。你應該要從更高的層次來思量問題,看著它被解決。只要談論你的渴望,只要和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的人談。
(P125)

欣賞能激勵人們表現優越,以獲得更多賞識
;批評則使人耗損,當我們貶低別人時,其時也是在默許此人往後依然故我。(P140)

你的態度,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顯表現,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。
(P166)



雖然不抱怨的世界是以吸引力法則做為運行的基本法則,跟祕密有一點點相似,但是書中很確實的引導我們如何去真正實現不抱怨的生活。
我想偶爾為之的抱怨其實還是可以被接受,只是在思考的邏輯上必須要朝向正面的思考。


TO正在異國的阿鵝、莎莉,還有準備考試的珊卓拉,希望你們都能一直朝正向思考,衝就對啦!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