宅女宅男(OTAKU),都是指御宅族,這是個外來語。
(誰說一定男生要放在女生前面)

宅女最好的朋友叫宅配。
她們是牛爾愛美網和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忠實買家,不過你以為她們就不出門嗎?
宅女花在離家最近的屈臣氏、康是美和頂好超市的時間可能比家庭主婦還長,很清楚樓下的全家便利商店什麼飲料第二罐六折。


搜尋了網路上有關宅男宅女的資訊,除了網友的熱心解答以外,連維基百科全書上都有詳細的資料解說。

怎麼好像跟我的生活相似度高達99%?

因為網路資訊的發達,不知不覺的很多人都變成現實生活中宅男宅女。

週末半夜12點,在網路上遇到同事,丟了一句MSN過來
「妳在幹麻?」
「逛網拍阿,聽電視!」我回答。
「我也在逛網拍。什麼時候,我們都變成宅女了?都不出門去玩耍囉?」
她激動的語氣我可以理解,畢竟她才25歲,跟我的年紀有一段距離。

宅男宅女這個字眼其實已經流行很久了,隨著電影《電車男》在日本大賣,越來越多日本人開始注意到Otaku族群,而且也由原本負面的意思,演變成今日對文化、態度與生活風格的群體認同。
在我思考有關宅男宅女這個名詞的時候,我的一個記者朋友很臭屁的對我說,去年我已經寫過這類的文章。(他的是舊文新貼)
但是他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去看,我則是想用比較俏皮的方式去表達我的想法。

「你寫的這種文章,已經不有趣了!」他說, 「想要用俏皮的方式來討論這個話題,首先妳要想像,假如妳的男人是宅男?妳會怎麼辦?」
「就換一個男人就好啦!我連想都懶的想!」
「不行啦!妳要認真思考!」

好吧!
正在我上網搜尋這話題的時候,
我發現很多網友也在討論這個話題。
「宅男可以變成男朋友嗎?」
「如果妳也是宅女的話,就可以很好的相處」A網友說。
「跟宅男交往很辛苦的,如果他愛呆在家裡專注於某一些他有興趣的東西,你要叫他出門是很難的。不如交一些那種陽光一點的吧!」B網友說。
「如果宅到不善言表,講十句話有五句都在刺人,社交能力已經明顯不足,這樣的情況我也不能接受。」C網友好像比較理性一點。
「宅男好啦~不會花心或劈腿,乖乖在家多好?」D網友說的也是有道理。

不管是「宅男」或一般男生,如果妳能接受他的興趣世界,那宅或不宅根本不是問題。
又或者,當兩個人真正在相處的時候,會產生的化學作用,是沒辦法事先預測的。

然後我又開始跟我的朋友繞著這話題。


當你開始看這篇文章,然後跟一面跟你的網友討論這問題,一面在逛網路的時候,不知不覺的我們其實都是宅女宅男了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